李赤然将军是一位来自陕北红军的杰出将领,随着新中国的建立,他被调任到防空军及空军等职务。与其他一些将领相比,他在军中的工作时长相对较短。1969年,李将军被免去职务,此后再未回到一线岗位盛鹏智投,直到1982年的时候获知将要离休的消息,这段时间令人唏嘘。
李赤然是开国元勋中为数不多的知识份子之一,他接受过小学教育,并且读过师范学校的课程。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,许多人仅仅接受了几年的私塾教育,极少数人能有上初中的机会,因此李将在教育背景上显得尤为突出。此外,他参与革命的时间也相当早,1927年便加入了共青团,1928年时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,开始了地下活动。因张贴革命标语而被敌人逮捕,经过努力,他在1934年获救出狱后迅速加入了由谢子长指挥的陕北红军,并担任连指导员及红27军2团的政委。
展开剩余69%陕北红军与徐海东领导的红25军会师,组建了第15兵团,李赤然在其中担任了81师241团的政委、师政治部主任及师政委等多个重要职务。1937年初,上级调整将他调任军政委盛鹏智投,但他主动申请前往抗日军政大学学习,因此27军的政委就由王平接任。
抗日战争时期,他被指派至留守兵团担任团政委,并在党校进一步深造。在长达8年的艰苦抗战岁月中,他几乎一直在后方工作。而在解放战争爆发之际,他则被编入西北野战军,担任师政委及军副政委等职务,继续为军队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新中国成立之后,李赤然被任命为防空部队高炮学校的职务,后来当防空军与空军合并时,他也随之加入空军,担任空二军的政委和南京军区空军副政委等职务。1966年,成钧副司令员被揭发批斗的风波中,李赤然亦被牵连,成为批斗的对象,遭受到诸多无端指控及逼供手段。在经历了长达3个月的批斗之后,他被冤屈为“三反分子”。1969年12月,他收到了免去职务的通知,从此开始了他的“闲人”生活,领取每月30元的安置费,迁至西安。
在西安的雍村,李赤然面临极为严峻的居住条件,房屋甚至存在坍塌的风险,尽管地方政府对他颇有照顾,重新为他安排了住宿,但他坚持认为住在雍村比较适合自己。省革委对他的房屋进行了简单的修缮,并为他安装了电话,还提供了一辆小轿车,以帮助缓解生活困境。同时,他的老战友们也给他提供了米、面、油、蛋等生活必需品,确保他不至于面临饥困。
虽然当时生活艰难,但李赤然依然愿意在他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。他为已降职至陕西的舒同出面,向陕西省革委表达了对舒同的看法,认为他没有明显问题,应该改善其处境。或许是因为他的这种努力,舒同的情况得到了些许改善。
进入1978年,上级终于对李赤然之前莫须有的罪名进行平反,清除了强加在他身上的所有污名与冤屈,相关材料也随之被销毁。1980年,他返回原单位南京军区空军司令部,处理了被没收的私人物品及他的个人待遇问题。对于金钱和物品他并不十分在意,但他渴望的是一份公道。
1982年,他正式接到离休的命令,这一年也是打破领导终身制的一年,上级开始推行离退休干部的待遇制度。李赤然以兵团级别安置到西安的兰空干休所居住,尽管那里的环境较差,紧邻马路、噪音烦扰以及垃圾问题时常困扰他,但根据规定他本应该享受270平方米的住房,而实际上只有180平方米可用。直到1992年,他的住房面积才在经过10年以上的时光后再增加了70平方米。
李赤然回顾自己的一生,不禁感慨万千,他坚定地表示自己将生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,从未追逐名利与地位。如果他一心追求个人功利,凭借自己的资历与功勋盛鹏智投,完全可以获得更大的成就与尊重。
发布于:天津市宝利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